防晒不止 “涂白”:女性防晒用品的 SPF 与 PA 值含义,以及不同场景的选择技巧
https://yigu120.com"2025-07-30 14:53:54 来源:医鉴网
在夏日的阳光里,防晒是女性护肤的重中之重。但很多人对防晒的认知还停留在 “涂了能变白” 的层面,却忽略了防晒的核心是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。想要选对防晒用品,首先得读懂瓶身上的 SPF 和 PA 值,再结合不同的场景需求进行选择。今天,就让我们深入了解防晒的奥秘,让防晒不再只是 “涂白” 那么简单。
读懂 SPF 值:对抗 UVB 的 “防护盾”
SPF 是 Sun Protection Factor 的缩写,即防晒系数,主要衡量防晒产品对 UVB 紫外线的防护能力。UVB 紫外线波长较短,能直达皮肤表皮层,是导致皮肤晒伤、红肿、脱皮的 “元凶”,长期暴露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。
SPF 值的计算基于皮肤在不涂防晒时被晒伤的时间。比如,一个人在阳光下不涂防晒时,20 分钟就会出现晒伤迹象,那么涂了 SPF30 的防晒产品后,理论上能将晒伤时间延长 30 倍,即 20×30=600 分钟(10 小时)。但这只是理论数值,实际使用中,由于出汗、擦拭、水洗等因素,防晒效果会大打折扣,所以需要定时补涂。
常见的 SPF 值有 15、30、50 + 等。SPF15 能阻挡约 93% 的 UVB,适合日常通勤、在室内活动等紫外线较弱的场景;SPF30 可阻挡约 97% 的 UVB,适合户外活动时间较短的情况,如逛街、短途郊游;SPF50 + 则能阻挡 98% 以上的 UVB,适合长时间在户外,如海边度假、爬山、游泳等强紫外线环境。
需要注意的是,SPF 值并非越高越好。过高的 SPF 值意味着产品中添加了更多的防晒剂,可能会增加皮肤的负担,导致毛孔堵塞、长痘等问题,尤其是油性和敏感肌肤更要谨慎选择。
解读 PA 值:抵御 UVA 的 “防护网”
PA 是 Protection Grade of UVA 的缩写,代表防晒产品对 UVA 紫外线的防护能力。UVA 紫外线波长较长,能穿透皮肤表皮层,深入真皮层,会导致皮肤老化、出现皱纹、色斑,还会使皮肤失去弹性,是皮肤光老化的主要原因,而且 UVA 具有很强的穿透性,即使在阴天、室内,也能透过玻璃对皮肤造成伤害。
PA 值通常用 “+” 号来表示,“+” 号越多,防护能力越强。PA + 表示有一定的防护效果,能延缓皮肤晒黑的时间约 2-4 倍;PA++ 防护效果较好,可延缓 4-8 倍;PA+++ 则具有强防护能力,能延缓 8 倍以上;现在还有 PA++++ 的产品,防护能力更强,适合长时间暴露在强阳光下的场景。
与 SPF 值不同,PA 值没有具体的时间换算公式,主要通过皮肤晒黑的程度来体现防护效果。但可以明确的是,PA 值越高,对 UVA 的抵御能力就越强,能更好地保护皮肤免受光老化的伤害。
不同场景的防晒选择技巧
日常通勤:轻薄透气是关键
日常通勤时,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或交通工具中,紫外线强度相对较弱,但仍有 UVA 会透过车窗和玻璃照射到皮肤上。这时候选择防晒产品应以轻薄、透气、不闷痘为原则,避免给皮肤带来额外负担。
建议选择 SPF20-30、PA++ 的防晒产品。这类产品质地通常比较清爽,容易推开,后续上妆也不容易搓泥。比如乳液状或啫喱状的防晒,涂抹后皮肤感觉轻盈,不会有厚重感。对于油性肌肤来说,可以选择含控油成分的防晒;干性肌肤则可选择带有保湿功效的防晒,让皮肤在防护的同时保持水润。
户外短途活动:兼顾防护与舒适
如果是进行逛街、公园散步、短途骑行等户外短途活动,紫外线强度比室内高,但暴露时间不算太长。这时候需要选择防护能力稍强,同时又能保证皮肤舒适的防晒产品。
SPF30-50、PA+++ 的防晒产品是比较合适的选择。这类产品能有效阻挡 UVB 和 UVA,防止皮肤晒伤和晒黑。质地方面,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。喜欢清爽感的可以选喷雾型或水感防晒,方便补涂;需要一定保湿效果的则可以选乳霜型防晒。另外,户外容易出汗,最好选择具有一定防水防汗功能的产品,但注意防水型防晒需要用卸妆产品才能彻底清洁。
长时间户外活动:高倍防护不松懈
在海边度假、爬山、露营、游泳等长时间户外活动时,紫外线非常强烈,不仅有直射的阳光,还有地面、水面的反射光,对皮肤的伤害极大。这时候必须选择高倍防护的防晒产品,并且要定时补涂。
推荐选择 SPF50+、PA++++ 的防晒产品,这类产品防护能力强,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。同时,要选择防水防汗型的,以应对出汗和接触水的情况。在质地选择上,膏状或霜状的防晒通常防护更持久,但可能会有些厚重;如果觉得厚重,也可以选择高倍防护的喷雾,方便随时补涂。
需要注意的是,长时间户外活动时,每 2 小时左右就需要补涂一次防晒。如果出汗较多或游泳后,应及时擦干皮肤并补涂,确保防晒效果持续有效。此外,除了涂抹防晒产品,还应搭配物理防晒措施,如戴帽子、太阳镜、穿长袖衣物等,形成双重防护。
特殊场景:针对性防护更安心
有些特殊场景需要特别注意防晒,比如高原地区、雪地环境以及阴雨天。高原地区海拔高,大气层稀薄,紫外线强度比平原地区高很多,容易对皮肤造成严重伤害,需要选择 SPF50+、PA++++ 的高倍防晒,并且要频繁补涂。
雪地环境中,白雪会反射大量的紫外线,相当于皮肤同时受到阳光直射和雪地反射的双重照射,防晒不当很容易被晒伤,甚至出现 “雪盲”(眼部被紫外线伤害)。这时候除了涂抹高倍防晒,还要戴能遮挡紫外线的太阳镜,保护眼睛和眼周皮肤。
很多人认为阴雨天没有太阳就不需要防晒,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。阴雨天虽然阳光被云层遮挡,但 UVA 紫外线依然能穿透云层到达地面,长期暴露会导致皮肤老化。所以阴雨天也需要涂抹防晒,选择 SPF20-30、PA++ 的产品即可,满足基础防护需求。
防晒产品的其他选择要点
除了 SPF 和 PA 值,选择防晒产品时还需要考虑肤质、使用场合的特殊需求以及产品的附加功效。
油性肌肤和痘痘肌应避免选择过于油腻的防晒产品,以防堵塞毛孔,加重痘痘问题,可选择标有 “清爽”“控油”“无油” 的防晒,这类产品通常质地轻盈,透气性好。干性肌肤则适合选择含有保湿成分(如玻尿酸、神经酰胺)的防晒,能缓解皮肤干燥,让防晒更服帖。敏感肌肤要选择温和、无刺激、不含香精和酒精的防晒产品,最好选择经过敏感肌测试的品牌,减少皮肤过敏的风险。
如果需要化妆,那么防晒产品的妆感也很重要。有些防晒产品涂抹后会泛白,影响后续底妆的效果,这时候可以选择透明或轻微修饰肤色的防晒,让底妆更自然。此外,防晒喷雾虽然方便补涂,但使用时要注意避开眼部和口鼻,并且不能直接作为唯一的防晒产品使用,最好先涂抹一层防晒霜,再用喷雾进行补涂。
正确使用防晒产品的小技巧
选对了防晒产品,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同样重要,否则再好的防晒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。
首先,涂抹防晒的量要足够。很多人为了追求清爽,只涂很少一点防晒,导致防护效果不足。一般来说,面部需要涂抹约一枚硬币大小的量,才能形成完整的防护膜。其次,涂抹时间要提前。防晒产品需要在出门前 15-30 分钟涂抹,让皮肤充分吸收,形成保护膜,这样在接触紫外线时就能立即发挥作用。
补涂防晒是维持防护效果的关键。在户外每 2 小时补涂一次,如果出汗多或游泳后,应及时补涂。补涂时,可以先用吸油纸轻轻按压面部,吸去多余的油脂和汗水,再涂抹防晒,或者使用防晒喷雾进行补涂,方便又快捷。
最后,晚上一定要彻底清洁皮肤。防晒产品属于化妆品范畴,尤其是防水防汗型的防晒,普通的洁面产品难以彻底清洁,需要使用卸妆产品先卸妆,再用洁面产品清洗,避免防晒残留堵塞毛孔,引发皮肤问题。
防晒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皮肤变黑,更是为了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,延缓皮肤老化,预防皮肤疾病。读懂 SPF 和 PA 值,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,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,才能让防晒真正发挥作用,让我们在阳光下也能拥有健康、美丽的肌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