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性更年期也会 “惹祸”?警惕性腺功能减退的隐形影响
https://yigu120.com"2025-08-06 14:51:43 来源:医鉴网
提到 “更年期”,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女性,但事实上,男性也会经历类似的生理阶段。医学上称为 “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”(LOH),俗称 “男性更年期”。这一阶段因睾酮水平逐渐下降,会对男性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系列隐形影响,却常被误认为是 “衰老的自然现象” 而被忽视。本文将深入解析男性更年期的本质,揭露性腺功能减退的潜在危害,并提供科学的应对方案。
一、男性更年期:不止是 “变老” 那么简单
男性更年期与女性更年期有本质区别:女性更年期因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骤降,症状集中且明显;而男性睾酮水平从 30 岁左右开始以每年 1%-2% 的速度缓慢下降,症状隐匿且个体差异显著,约 30% 的 40-70 岁男性会出现明显症状。
睾酮是男性体内最重要的雄激素,不仅维持生殖功能(精子生成、性欲),还参与骨骼代谢、肌肉合成、红细胞生成及情绪调节。当睾酮水平长期低于正常范围(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为 9.4-37.0nmol/L),就会引发性腺功能减退,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男性更年期并非 “衰老的必然结果”,而是一种可干预的内分泌紊乱状态。长期熬夜、肥胖、慢性疾病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)、精神压力等因素,会加速睾酮水平下降,使更年期提前或症状加重。
二、隐形的 “健康杀手”:性腺功能减退的多系统影响
性腺功能减退的危害具有 “隐蔽性”,症状涉及多个系统,容易被误诊或忽视:
1. 生殖与性功能:从欲望到能力的衰退
性欲减退:睾酮是维持性冲动的关键激素,水平下降会导致性兴趣降低,对性生活的主动性明显减弱。
勃起功能障碍:睾酮不足会影响阴茎海绵体的血液灌注,导致勃起硬度下降、维持时间缩短,甚至出现勃起困难。
生育力下降:睾酮参与精子生成过程,长期缺乏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、活力降低,增加不育风险。
很多男性将这些问题归咎于 “压力大” 或 “年龄增长”,延误了干预时机。
2. 躯体机能:从活力到体能的滑坡
肌肉量减少与脂肪堆积:睾酮促进肌肉合成,缺乏时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,同时脂肪(尤其是腹部脂肪)增多,形成 “腹型肥胖”,进一步抑制睾酮分泌,形成恶性循环。
骨骼健康受损:睾酮能维持骨密度,不足时会导致骨质疏松,增加骨折风险,表现为腰背酸痛、身高变矮等。
体能下降:稍作运动就感到疲劳、气短,耐力明显下降,影响日常工作和运动能力。
这些变化常被误认为是 “中年发福” 或 “精力不济”,实则可能是性腺功能减退的信号。
3. 精神心理:从情绪到认知的波动
情绪低落与焦虑:睾酮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,缺乏时易出现情绪抑郁、烦躁、焦虑,对事物兴趣降低。
睡眠障碍:表现为入睡困难、夜间易醒、睡眠浅,白天则昏昏沉沉,形成 “失眠 - 疲劳 - 情绪差” 的连锁反应。
认知功能下降: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,工作效率降低,部分男性会因此产生挫败感。
由于这些症状与抑郁症、神经衰弱相似,容易被误诊为心理疾病,而忽视了内分泌紊乱的本质。
三、科学识别:哪些人需要警惕性腺功能减退?
男性更年期的症状缺乏特异性,若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及时检查睾酮水平:
年龄在 40 岁以上,且出现性欲减退、勃起功能下降;
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、肌肉力量减弱、腹型肥胖;
伴有情绪低落、焦虑、睡眠障碍,且排除心理因素;
存在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肥胖等慢性疾病,或有长期熬夜、酗酒等不良习惯。
临床诊断需结合症状评分(如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)和血液检查(检测总睾酮、游离睾酮水平)。一般来说,若总睾酮低于 8nmol/L 且伴有典型症状,即可诊断为性腺功能减退。
四、科学应对:从生活方式到医学干预
男性更年期并非不可逆转,通过科学干预可有效改善症状,提升生活质量:
1. 生活方式调整:为睾酮 “加分”
规律运动: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,配合 2-3 次力量训练(如举哑铃、深蹲),既能增加肌肉量,又能促进睾酮分泌。研究显示,每周 3 次力量训练可使睾酮水平提高 10%-15%。
控制体重: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(BMI)控制在 18.5-24.9 之间,减少腹部脂肪堆积。建议减少高糖、高脂肪食物摄入,增加蛋白质(如鸡蛋、鱼类、瘦肉)和膳食纤维(如蔬菜、粗粮)的比例。
改善睡眠:保证每晚 7-8 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(夜间 11 点至凌晨 3 点是睾酮分泌的高峰期,熬夜会显著抑制其合成)。睡前 1 小时远离电子设备,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。
管理压力:通过冥想、瑜伽、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,长期压力会升高皮质醇水平,抑制睾酮分泌。
2. 医学干预:精准补充与治疗
睾酮补充治疗:对于确诊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睾酮补充(如口服制剂、注射剂、贴剂等),可有效改善性欲、肌肉力量、情绪等症状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睾酮水平和前列腺功能(避免前列腺增生风险),不可自行用药。
对症治疗:若伴有明显抑郁、焦虑,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;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,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。
治疗基础疾病:积极控制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疾病,这些疾病会损伤内分泌系统,影响睾酮合成。
五、常见误区:别让错误认知耽误健康
误区一:男性更年期是 “衰老的自然规律,无需干预”
虽然睾酮水平随年龄下降是自然现象,但明显的性腺功能减退属于病理状态,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,并非 “忍忍就过去”。
误区二:补充睾酮会导致前列腺癌
目前研究表明,规范的睾酮补充治疗不会增加前列腺癌风险,但治疗前需排查前列腺疾病(如前列腺癌筛查),治疗中定期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。
误区三: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
睾酮补充治疗需要长期维持,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弹。是否停药或调整剂量,需由医生根据血液检查结果决定。
男性更年期如同身体发出的 “健康预警”,性腺功能减退的影响远超 “衰老” 的范畴,涉及生殖、躯体、心理等多个层面。正视这一阶段的变化,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医学干预,不仅能缓解症状,更能为老年健康打下基础。记住,男性更年期不是 “终点”,而是调整生活状态、守护健康的 “新起点”—— 及时关注身体的信号,才能从容应对岁月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