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把帕金森当 “老糊涂”:手抖背后的神经退行性疾病​-医鉴网

医鉴网

老年疾病
  • 资讯
栏目推荐
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保健 > 疾病保健 > 老年疾病 >> 正文

别把帕金森当 “老糊涂”:手抖背后的神经退行性疾病​

https://yigu120.com"2025-08-06 17:19:13 来源:医鉴网

关键字: 神经 疾病 糊涂

小区里的王奶奶最近总被家人念叨 “老糊涂” 了:走路时身体前倾像要摔倒,端水杯时手不停颤抖,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。家人以为是年纪大了记性变差、动作迟缓的正常表现,直到她连纽扣都扣不上,才去医院检查,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病。在现实生活中,像王奶奶这样被误认成 “老糊涂” 的帕金森病患者不在少数。这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,常常因为早期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,等到确诊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​
帕金森病:不止是 “手抖” 那么简单​
帕金森病是一种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其核心病因是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逐渐死亡。多巴胺就像神经信号的 “传令兵”,负责协调肌肉活动,当它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,就会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症状。​
静止性震颤是最易被发现的信号,患者的手、脚或头部会在静止时不自主颤抖,活动时反而减轻,比如看电视时手会像数钱一样抖动,拿东西时却能暂时稳住。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震颤,约 30% 的人早期表现为动作迟缓—— 系鞋带要花十分钟,走路时脚像粘在地上迈不开步,面部表情变得僵硬,如同戴了面具,医学上称为 “面具脸”。​
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还会出现姿势平衡障碍,转身时要小碎步挪半天,容易摔跤;写字越写越小,称为 “小写症”;说话声音越来越低,旁人难以听清。这些症状与 “老糊涂” 的认知障碍不同,帕金森病早期通常不影响记忆力,而是以运动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。​
易与帕金森病混淆的 “伪装者”​
在神经内科门诊,帕金森病常常被与其他疾病混淆。最常见的是特发性震颤,这种疾病也会引起手抖,但多在做精细动作时出现,比如端酒杯、穿针线,且没有动作迟缓、步态异常等症状,饮酒后症状会暂时减轻,这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有明显区别。​
脑血管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,脑梗塞或脑出血后,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僵硬、活动不便,但这类患者多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病史,症状突然出现,且常伴有偏瘫、说话不清等中风表现,与帕金森病缓慢进展的特点不同。​
还有一种 “帕金森综合征”,可能由药物、中毒、外伤等因素引起,比如长期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,会导致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,停药后部分症状可缓解,这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有着本质区别。因此,出现疑似症状时,需通过头颅影像检查、神经电生理检测等手段仔细鉴别。​
治疗:早干预,早获益​
帕金森病虽然无法根治,但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,左旋多巴类药物能补充大脑中的多巴胺,缓解运动症状。不过,这类药物如同 “双刃剑”,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运动波动、异动症等副作用,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,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。​
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中晚期患者,脑深部电刺激术(DBS) 是有效的治疗选择。这种手术通过在大脑特定核团植入电极,发放电脉冲调节神经功能,能明显改善震颤、僵硬等症状,让患者重新恢复自主活动能力。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,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。​
康复训练在全程治疗中不可或缺。步态训练能帮助患者改善走路姿势,减少摔跤风险;平衡训练可通过单腿站立、足跟走等动作增强平衡能力;语言训练能缓解说话含糊的问题。有研究显示,坚持康复训练的患者,药物用量可减少 20%-30%,生活自理能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。​
护理:细节里的 “尊严守护”​
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需要兼顾生理与心理需求。在饮食上,高蛋白食物可能影响左旋多巴的吸收,建议与服药时间间隔 1-2 小时;吞咽困难的患者需将食物切成小块或打成泥,避免呛咳引发肺炎。居家环境要减少障碍物,在卫生间安装扶手,床边放置护栏,防止意外摔倒。​
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可能出现抑郁、焦虑等情绪问题,家人的理解与陪伴至关重要。与其说 “你怎么又忘事了”,不如说 “我们一起慢慢做”;与其代替患者完成所有事情,不如鼓励他们力所能及地活动,保留自主生活的尊严。社区可组织帕金森病患者互助小组,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情感支持,减少孤独感。​
预防:关注身体的 “早期信号”​
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尤为重要。当出现以下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:手指在静止时不自主颤抖,且单侧先出现;扣纽扣、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变得困难;走路时一条腿拖曳,上肢不摆动;嗅觉突然减退,对香料、食物的气味不敏感。这些信号可能在典型运动症状出现前 3-5 年就已存在,早发现、早干预能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。​
帕金森病不是 “老糊涂”,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。它不会影响患者的智力,却会逐渐剥夺其运动能力;它进展缓慢,却需要科学规范的长期管理。当身边的老人出现手抖、动作迟缓等症状时,别简单归为 “年纪大了”,及时带他们到神经内科就诊,或许就能早一天开启科学治疗之路。记住,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,正确的认知与及时的干预,就是守护他们生活质量的最有力武器。​
 

本文来源:医鉴网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