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盯上老年人:控糖不只是少吃糖这么简单​-医鉴网

医鉴网

老年疾病
  • 资讯
栏目推荐
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保健 > 疾病保健 > 老年疾病 >> 正文

糖尿病盯上老年人:控糖不只是少吃糖这么简单​

https://yigu120.com"2025-08-06 17:17:51 来源:医鉴网

关键字: 简单 老年 糖尿病

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糖尿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 “隐形杀手”。数据显示,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20.4%,每 5 位老人中就有 1 人受其困扰。然而,在不少人看来,控糖就是简单地少吃糖,这种认知误区往往导致病情延误或控制不佳。事实上,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饮食、运动、用药、监测等多个维度,需要科学规划与长期坚持。​
饮食控糖:不止于 “戒糖”,更要算 “总量”​
提到控糖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拒绝甜食,但这远远不够。碳水化合物才是血糖升高的主要来源,而精制糖(如白糖、蜂蜜)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老年人的饮食控糖核心在于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,并优化其来源与结构。​
主食选择上,应减少白米饭、白馒头等精制碳水,改用杂粮饭(如糙米、燕麦、玉米)替代,这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,能延缓葡萄糖吸收。同时,需注意 “看不见的糖”—— 饼干、糕点、蜜饯等加工食品中往往添加大量蔗糖,一瓶 500 毫升的含糖饮料就可能含有 50 克糖,远超每日推荐摄入量。​
蛋白质和脂肪的搭配同样关键。老年人肌肉流失加速,每日需保证 1.2-1.5 克 / 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摄入,如鸡蛋、鱼类、豆制品等,既能增强饱腹感,又能减少肌肉分解。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(如橄榄油、坚果)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,但需控制总热量,避免肥胖加重代谢负担。​
运动控糖:量力而行,贵在坚持​
运动是调节血糖的 “天然良药”,但老年人运动需兼顾安全与效果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适合大多数老人,每天 30 分钟,每周至少 5 次,可有效改善血糖波动。对于关节功能较好的老人,在专业指导下加入抗阻训练(如举哑铃、弹力带练习),能增加肌肉量,提高基础代谢率。​
运动时间的选择有讲究。餐后 1-2 小时运动降糖效果最佳,但需避开降糖药作用高峰期,以防低血糖。运动中若出现头晕、心慌、出冷汗等症状,应立即停止并补充糖分。值得注意的是,合并高血压、冠心病的老人,运动前需经医生评估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​
药物管理:遵医嘱用药,警惕低血糖​
老年糖尿病患者常需联合用药,但肝肾功能减退使药物代谢能力下降,低血糖风险显著增加。磺脲类、胰岛素等药物使用时,需严格按剂量服用,不可自行增减。部分老人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擅自停药,这会导致血糖波动加剧,诱发并发症。​
低血糖的危害远大于高血糖,尤其夜间低血糖可能危及生命。家中应常备血糖仪,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,记录波动规律。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、饼干,以备急需。此外,老年人记忆力减退,可使用分药盒、手机闹钟等工具提醒用药,家人也应协助监督。​
并发症防控:早筛查,早干预​
糖尿病对老年人的危害,更多体现在其并发症上。视网膜病变、肾病、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,以及心梗、中风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,都是导致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控糖的同时需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。​
每年应做一次眼底检查、尿微量白蛋白检测,每 3 个月查一次血脂、血压。足部护理尤为重要,每天洗脚时注意水温(不超过 37℃),避免烫伤;穿宽松鞋袜,防止摩擦损伤。一旦出现下肢麻木、伤口经久不愈等情况,需及时就医。​
心理调适:家人关爱是最好的 “降糖药”​
老年糖尿病患者易产生焦虑、抑郁情绪,这会影响血糖控制。家人应多陪伴沟通,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,避免过度关注血糖数值而产生心理负担。鼓励老人培养兴趣爱好,如书法、园艺等,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。社区可组织糖尿病病友互助小组,通过经验分享增强治疗信心。​
控糖是一场持久战,对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。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,更需要耐心与细心。家人的支持、定期的随访、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,共同构成了老年糖尿病防控的 “保护伞”。记住,控糖不只是少吃糖,而是用智慧与坚持,为父母的晚年健康保驾护航。​
 

本文来源:医鉴网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